1、学科成立时间:五十年代初期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内科即有消化专业,当时张成大、黄象谦教授是国内知名度较高的消化内科专家。86年成立消化科;87年被天津医科大学批准为消化系疾病研究室及天津市内分泌所第五兼职室;88年被批准为卫生部消化临床药理基地;2003年成为天津医科大学校级重点学科。
2、学科组成:目前,全科医师20人,正高职称9人,副高职称5人,主治医师3人,住院医师3人,
其中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导师5人,其中博士4人、硕士11人。
3、学科学位授权点情况:1981年被批准为硕士研究生学位授权点,2005年成为天津医科大学消化疾病学科博士点。
4、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情况:2003年成为天津医科大学校级重点学科
5、学科的基本情况:
临床工作:年门诊近6万人次,临床基地病床68张,年收治病人可达1160人次,内镜中心有胃镜、肠镜、十二指肠镜、放大内镜、超声内镜、双通道治疗内镜、双气囊小肠镜、胶囊内镜,年内镜诊断和治疗人次1.6万人次。
多项技术填补天津市卫生新技术空白。其中双气囊小肠镜、胶囊内镜、超声内镜为我科在天津率先开展,急诊内镜和治疗内镜为我科特色。
科研工作:2004.1—2007.10年,发表论文 95篇主编教科书3部,
...(查看科室全部简介)
参编10部;本学科2004.1—2007.10年获得科研项目 18项,科研经费 185 万元。获得国家专利2项,科研成果6项。
本学科点举办的主要国际国内学术会议 11次。招收硕士研究生38人,毕业35人,招收博士研究生4人。
6、临床科研特色:
①继续开展脂肪肝的早期诊断和治疗研究;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达到脂肪肝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动物实验结果已显示初步结果。
②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内镜治疗,内镜下圈套结扎和硬化治疗、高频电凝止血、微波治疗、止血枪、出血部位注射高渗盐水和其他止血药等措施。目前已完成急症内镜止血1200余例,特别是肝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内镜下圈套结扎和硬化治疗,具有止血作用显著、安全可靠,可大幅度减低病人费用。
③肝癌的分子机制和介入治疗研究。④慢性肝病的肝纤维化早期诊断和治疗,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硬化和结扎、腹水回输、自发性腹膜炎等治疗方面有较多经验。肝囊肿和肝癌在B超引导下介入性治疗,已积累了大量病例
④胃肠动力学研究:以干细胞移植治疗GERD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为突破口,寻找彻底根治GERD的方法,使本学科成为国内外治疗GERD的中心。
⑤胆汁反流与上消化道疾病的关系研究:在国内率先开展动态胆汁反流监测仪的开发,目前已有成品化胆汁返流检测仪研发。
⑥对IBS、GERD、FD、便秘等方面进行更深入研究。
⑦消化系肿瘤早期诊断及其分子机制和化学干预的研究:应用超放大内镜和色素内镜结合组织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探讨早期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⑧研究胆汁反流与肠化生、早期消化系肿瘤的发生关系,应用黄连素和姜黄素干预其发生发展过程。达到消化系肿瘤的早期预防、癌前病变的化学干预和早期诊断和内镜治疗的目的。
⑨幽门螺旋杆菌的基础和临床研究:继续对Hp与胃癌关系的深入机制的探讨和Hp的多药耐药机制的深入研究,探讨更高效的根除疗法。继续对应用端粒酶抑制剂和Cox-2抑制剂治疗胃肠肿瘤的实验研究。
7、临床医疗优势、特色:
①对于临床常见病: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肝炎、肝硬化、胰腺炎、消化道肿瘤以及反流性食管炎,功能性胃肠病,便秘等疾病具有良好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②应用超放大内镜和色素内镜结合组织化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早期肿瘤的诊断和治疗
③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消化道出血的内镜治疗,食管狭窄、贲门失弛缓症内镜下扩张治疗,食管癌支架释放术
④ 肝囊肿和肝癌在B超引导下介入性治疗
8、主要科研方向:
①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以干细胞移植治疗GERD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为突破口,寻找彻底根治GERD的方法,使本学科成为国内外治疗GERD的中心。
②消化系肿瘤早期诊断和治疗及其分子机制研究:研究胆汁反流与肠化生、早期消化系肿瘤的发生关系,应用黄连素和姜黄素干预其发生发展过程。达到消化系肿瘤的早期预防、癌前病变的化学干预和早期诊断和内镜治疗的目的。
③慢性肝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开展脂肪肝的早期诊断和治疗研究,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达到脂肪肝的早期诊断和治疗;肝囊肿和肝癌在B超引导下介入性治疗。
④胃肠激素的研究:重点进行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及其受体的研究、环氧合酶-2和前列腺素E合酶与反流性食管炎关系研究、Graves病甲亢患者腹泻患者回肠和结肠组织中TSH和TSH-R受体基因的表达、Human β-defensin2(hBD-2)在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中的表达等研究。
9、学科在国内以及在天津市的学术地位: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消化科在王邦茂主任领导下,全体工作人员积极开展科研工作,钻研临床业务,在胃肠道疾病、消化道肿瘤、功能性胃肠病和肝胆胰疾病以及一些消化道的诊断和治疗上取得显著的成绩,科研和临床工作水平属于国内先进,天津市领先地位。
10、学科员工的情况:目前消化科医师20人,正高职称9人:黄像谦教授、黄迺侠教授、王邦茂、王绪霖、吕宗舜、刘文天、张庆瑜、杨玉龙、姜葵,副高职称5人:邓宝茹、张洁、方维丽、曹晓沧和李姝,主治医师3人:郑忠青、王涛和俞清翔,住院医师3人:陈鑫、林睿和曹海龙,其中博士生导师1人:王邦茂、硕士导师5人:王绪霖、吕宗舜、刘文天、张庆瑜、杨玉龙、姜葵,其中博士4人、硕士11人。
11、学科的历史:五十年代初期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内科即有消化专业,当时张成大、黄象谦教授是国内知名度较高的消化内科专家。81年被批准为硕士研究生点;86年成立消化科;87年被天津医科大学批准为消化系疾病研究室及天津市内分泌所第五兼职室;88年被批准为卫生部消化临床药理基地;2003年成为天津医科大学校级重点学科;2005年成为天津医科大学消化疾病学科博士点。
12、学科的的国内、外交流:自2000年来平均每年组织高水平学术交流会4-6次,于2000年和2003年两次组织我科专家赴CCTC健康之路进行科普教育。2000年、2002年、2003年组织三次较高水平的、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力的大型消化内镜演示会和消化疾病学术研讨会,多次邀请多名国内外专家来我院讲学。曾经主办过天津市超声内镜和胶囊内镜会议、2005年消化内镜年会、上消化道出血研讨会、幽门螺杆菌研讨会、炎症性肠病讨论会、第二届肠道疾病研讨会、肿瘤治疗学术研讨会和第四届肠道疾病研讨会等,王邦茂教授多次在国内外会议上作报告:胆汁酸与胃肠道肿瘤的关系研究进展、胃黏膜萎缩与肠化生、Barrett食管与食管腺癌、自身免疫性肝炎研究进展、PPARγ2基因Pro12Ala多态性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参加 15届欧洲消化周并发言
13、学科在人才培养方面的贡献:全科医师20人,行政主任:王邦茂教授,正高职称9人,副高职称5人,主治医师3人,住院医师3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导师5人,其中博士4人、硕士11人注意了人才梯队的培养,各个职称级别间具有年龄的阶梯和学历阶梯。
14、学科的学术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学术骨干介绍:王邦茂,男,46岁,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消化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消化医师协会全国常委、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会全国常委及大肠学组副组长、中华医学会消化学会胃肠动力学组和肝胆学组委员、天津抗癌协会副主委、中华医学会天津消化内镜学会副主委及内科组长。任《中华消化内镜杂志》、《中华消化杂志》、《中华胰腺杂志》、《胃肠病学和肝病杂志》、《临床肝胆病杂志》、《临床荟粹》、《世界华人消化杂志》等六部杂志编委、《中华内科杂志》通讯编委。
① 医疗工作:1990年毕业分配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消化内科工作至今,1992年晋升主治医师,1995年晋升副主任医师,1999年晋升正高,1997年担任硕士生导师,2004年担任博士生导师,1998年担任消化科主任。开展肝硬化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急症内镜结扎和硬化治疗,并获得较好的效果,目前该项目已成为我科常规项目和特色项目之一,取得了较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在天津市率先开展超声内镜诊断和应用内镜切除早期消化道癌和粘膜下肿瘤,取得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应用动态pH监测和压力测定诊断胃肠动力性疾病;开展食管良恶性狭窄扩张和支架治疗。
②教学工作: 1998年被选遴选为天津医科大学“跨世纪人才”,1999年被评为校级优秀教师。97年担任硕士研究生导师以来,目前有14名研究生毕业,招收博士生4人。自97年开始在院内首先开始应用多媒体教学,98年获得卫生部内科学多媒体教材编写课题,由人民卫生出版社正式出版,并被指定为医科大学学生内科学教学辅助教材。在2000年医科大学教学课题评比中获得一等奖,获得天津市二等奖。担任科主任后,组织科内每周一次的英文文献报告会,使全科医师的科研和英文水平获得提高。
③科研工作:承担和完成卫生部科研基金项目、天津市科委社发基金项目、天津市科委自然基金项目、天津市科委21世纪青年基金项目、天津市教委科研基金项目、天津市卫生局和天津医科大学科研基金20余项。填补天津市医疗卫生新技术空白10项。1999年参加的科研课题获得天津医科大学科技一等奖;2000年获得天津医科大学获教学课题一等奖,天津市二等奖。发表论文113篇,其中发表论文20篇。参加《消化道疾病治疗学》、《内科基本功》、《中华医学大辞典》等10本专著编写。主编由天津科技出版社指定的“临床医师口袋丛书”大型参考教材《消化内科分册》。
④学术交流:自2000年来平均每年组织高水平学术交流会4-6次,于2000年和2003年两次组织我科专家赴CCTC健康之路进行科普教育。2000年、2002年、2003年组织三次较高水平的、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力的大型消化内镜演示会和消化疾病学术研讨会,多次邀请多名国内外专家来我院讲学。
(隐藏科室简介)